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施濤明)9月17日18時許,居住在花垣縣城的劉女士在家中休息時,接到一通陌生詐騙電話。電話接通后,對方直接詢問劉女士“是否申請過某軟件直播權限”,劉女士明確表示未曾申請。
隨后,詐騙分子謊稱“該直播權限已為您自動開通,若不主動關閉,每月將從您賬戶扣除800元費用”,以此制造焦慮。在劉女士擔憂扣費的情緒下,詐騙分子逐步誘導其點開一個標注“關閉軟件直播會員”的陌生鏈接,并通過鏈接下載了“客智通”及一款仿冒“銀行”的APP。
緊接著,詐騙分子以“驗證身份、完成關閉流程”為由,要求劉女士在“客智通”內(nèi)輸入銀行卡號及密碼。劉女士先后提供了自己工商銀行的卡號和密碼,卻被對方以“密碼輸入錯誤”為由拒絕;隨后又按要求提供了名下郵政銀行卡的密碼,對方仍謊稱“驗證失敗”。期間,劉女士通過手機提示發(fā)現(xiàn),工商銀行卡內(nèi)8300元被轉(zhuǎn)至郵政銀行卡;未等她反應,詐騙分子已利用此前獲取的郵政銀行卡密碼,通過網(wǎng)上網(wǎng)關支付渠道,以購物消費的名義盜刷該卡內(nèi)44435元。

直到發(fā)現(xiàn)賬戶資金異常減少,劉女士才察覺情況不對,意識到自己遭遇詐騙,立即前往派出所報案。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作案手法解析
1.精準設局,制造焦慮:冒充一些軟件平臺工作人員,以“已開通直播權限、不關閉則每月扣費”為借口,抓住群眾“怕額外花錢”的心理,迫使受害者配合操作。
2.誘導釣魚,獲取信息:通過陌生鏈接引導下載非官方APP,以“驗證、走流程”為由,連環(huán)套取受害者多張銀行卡的卡號及密碼,突破資金安全防線。
3.快速盜刷,隱蔽性強:利用受害者賬戶間轉(zhuǎn)賬混淆視線,再通過正規(guī)支付渠道盜刷資金,降低受害者即時警覺性,得手后迅速轉(zhuǎn)移資金。
警方反詐警示
1.官方業(yè)務不“外呼”:正規(guī)平臺不會通過陌生電話要求“關閉權限、扣除費用”,此類業(yè)務需在平臺官方APP或線下網(wǎng)點辦理,切勿相信陌生電話的“指引操作”。
2.敏感信息不“外泄”:銀行卡密碼、短信驗證碼、身份證號等均為“資金安全密鑰”,無論對方以“驗證、糾錯、退款”等何種理由索要,都絕對不能透露。
3.異常操作即“止損”:若發(fā)現(xiàn)銀行卡出現(xiàn)不明轉(zhuǎn)賬、陌生APP要求輸入隱私信息,第一時間聯(lián)系銀行凍結(jié)賬戶,保留通話記錄、鏈接截圖等證據(jù),隨后立即報案,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責編:李穎
一審:王薇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