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建群)在湘潭縣人民檢察院,這位叫徐兆熊的老黨員,沒有留下驚天動地的事跡,卻用一輩子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他的故事,藏在日常小事里,于細微處見精神,于平凡中顯偉大,簡單卻動人。
黨性錘煉的一生堅守
自18歲入黨,徐兆熊便把“共產黨員”這個身份當成一輩子的責任。近70年的黨齡,承載的是他對黨矢志不渝的忠誠與信仰——無論是在職時的恪盡職守,還是退休后牽掛黨的事業(yè),他的黨性原則從未因時光的流逝而有絲毫減退。
2011年,因市政規(guī)劃需拆遷徐兆熊所居住的小區(qū)修路。這本是利民好事,卻因部分住戶對補償方案的異議而受阻,甚至引發(fā)矛盾。當時,已經退休的徐兆熊本可置身事外,但他最先想到的是大局、是組織的號召。他不僅自己沒有提出任何額外要求,還主動站出來,拄著拐杖挨家挨戶走訪,耐心勸其他住戶:“我們是老黨員還是老職工,得帶頭支持國家建設,不能給組織添麻煩。”他的帶動,有效推進了拆遷工作的進行。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襲,舉國抗疫。時年82歲徐兆熊,每天看新聞都急得睡不著,總念叨“國家有難,我得做點啥”。他揣著2000元退休金回到縣檢察院,作為特殊黨費上交組織,支援抗擊疫情。工作人員勸他留著自己用,他擺手道:“我在家好好的,這點錢不算啥,能幫上忙就行。”這筆黨費的背后,是一位耄耋老人對黨和人民最深沉的牽掛,閃耀著最純粹的黨性光芒。
忠厚家風的無言力量
徐兆熊教育孩子從不說大道理,只認準兩條:要上進,靠努力求進步;憑本事吃飯,絕不給組織添麻煩。在他的嚴格要求下,三個孩子均踏實奮進,分別在海關、湘鋼、湘紡等崗位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尤為動容的是,他在湘紡孩子因企業(yè)改制下崗,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有人勸徐兆熊找老領導幫忙,給孩子謀份工作,他卻搖頭拒絕:“組織有組織的難處,咱不能開口要特殊照顧,困難扛一扛就過去了?!?/span>他鼓勵孩子勇敢面對逆境,依靠自身努力渡過難關。這份“不給組織添麻煩”“自強不息”的家風,深刻彰顯了老一輩共產黨員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的高尚情操。
生命盡頭的最后牽掛
2025年,徐兆熊病重入院,生命垂危。彌留之際,他心中牽掛的并非個人身后事,而是作為黨員未盡的義務。他特意叮囑子女:“我還有一個月黨費未交”,要求子女務必替他補交上這最后一次黨費。
“我爸這輩子,交黨費從沒漏過一次。哪怕退休后,每月到點他都自己去交,他說這是黨員的本分?!弊优瑴I回憶。“交黨費”這一尋常的組織程序,成了徐兆熊生命最后的囑托——這是他一生信仰的終極體現(xiàn),是他對黨組織無限眷戀和無限忠誠的赤子之心的最后表白。
徐兆熊同志的一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yè),卻于細微處見真章;沒有豪言壯語的宣揚,卻用行動書寫忠誠。他是一位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普通人,卻用一輩子的堅守和傳承,為我們所有黨員,特別是年輕一代,樹立了光輝的學習榜樣。
斯人已逝,風范長存。徐兆熊同志的名字及其所代表的“忠誠、奉獻、自律、擔當”精神,將繼續(xù)激勵著一代代蓮鄉(xiāng)檢察人,以及每一位知曉他故事的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永葆初心、砥礪前行!
責編:馬志軍
來源:湖南法治報
-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習近平總書記春節(jié)前夕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紀實
- 永遠做中華民族文明成果與人類和平事業(yè)的捍衛(wèi)者——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
- 習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
- 西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在拉薩舉行
- 習近平接受外國新任駐華大使遞交國書
-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xiàn)代化新路子——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 總書記山西行丨記者手記:挺起民族脊梁,蹚出發(fā)展新路
- 習近平同莫桑比克總統(tǒng)查波就中莫建交50周年互致賀電